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10
0
Software Development

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系列 第 10

質性分析之質性驛碼法(Qualitative Coding)

  • 分享至 

  • xImage
  •  

前兩篇談到了問卷跟訪談時,
都有提到質性譯碼法(Qualitative Coding)這個分析方法,
今天我們來多聊聊這個方法吧~

質性譯碼的本質其實就是要把本來沒有結構的文本,
透過系統性的方式建構一套架構,來檢視文本內蘊含的資訊。

拿在醫院設資訊站的這個例子來說好了,
我們在訪談的時候可能會問一些問題:
「目前都是如何得醫院相關的資訊的?」
「透過現有取得資訊的管道,有什麼資訊無法取得的呢?」
「有沒有接觸過什麼非醫院的資訊站是覺得方便的呢?」
「如果在醫院設資訊站,會希望他提供什麼資訊呢?」
「有沒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到你使用這個資訊站的動機呢?」
「以前有沒有什麼經驗,讓你覺得要是現場有個地方可以詢問資訊就好了?」

這些訪談的問題,每個人的回答可能都很多元,
也因此,做質性譯碼的第一步,就是把訪談的逐字稿逐字讀過,
並且將可能有用的資訊標注起來,
這稱之為開放式譯碼(Open Coding)。

像是可能有人會提到大部分的資訊手機都查得到,不需要資訊站。
也有可能會有人提到到現場還要用手機查,覺得能有資訊站很方便。
另外有些人可能會說醫院的看診的進度很重要,
或是有人說醫院容易迷路,所以有地圖的話可能會不錯。
簡單來說,任何你在這個階段讀到,覺得可能跟你想研究的問題有關係的部分,
都可以被擷取出來。

有了這些開放式譯碼的結果之後,
下一步需要去做的就是試著將有關聯性的譯碼放在一起。
這個步驟類似設計方法有時候會用到的卡片排序(Card Sorting)。
基本上就是開始建構這些譯碼之間的群聚分類和關聯性。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常見的譯碼可能會漸漸變得很明顯。
例如很多人可能會說資訊站的提供的內容,有些人可能會說地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漸建立出一個比較明確的譯碼集(Codebook)。
並且把可以給予譯碼集裡每個譯碼一個明確的定義。
有了這樣子一個比較有明確定義的工具之後,
我們就可以重新讀過所有的訪問逐字稿,
將符合譯碼集裡譯碼的片段擷取出來。
這一步我們稱之為封閉式譯碼(Closed Coding)。

有了封閉式譯碼的結果,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去看封閉式譯碼之間的關係。
這裡可以做另一次的卡片排序,建構關聯性與架構。
這樣漸漸地我們會看到這些譯碼之中蘊含的主題(Theme)。

以上這些步驟其實在整個研究和分析過程中會不斷地重複,
一次又一次地會更加細緻。
而有了比較明確的譯碼集或基礎的主題之後,
後續的訪談可以針對該方向去更細節的收集資訊和理解。

質性譯碼最常見的理論基礎就是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紮根理論基本上相信理論是可以從資料本身分析歸納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比起先假設好了某個理論再去做驗證,
紮根理論希望一開始有什麼預設立場,
再透過與收集到的資料不斷地互動與分析,
漸漸生成理論。

關於紮根理論的中文介紹,我在網路上找到這篇Medium的文章寫得不錯,
分享給大家。

完整的紮根理論和質性譯碼的步驟非常的多也非常仔細,
所以實際應用上大家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彈性變化,
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是主題分析(Themetic Analysis)這個延伸的方法。
基本上就是我上面描述的步驟。
但想知道這個方法更多的細節的話,推薦參考
Braun和Clarke所寫的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這篇文章。

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內容~
下一篇要談什麼目前我還在想,就明天有靈感再說好了XD


上一篇
使用者經驗研究:Formative Study之訪談篇與民族誌研究法淺談
下一篇
使用者經驗研究之實驗設計
系列文
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